“綠電之王”長江電力再擴容,“再造”一個三峽大壩
文 | 程度
編輯 | 王方玉
出品 | tide-biz
長江電力(SH:600900)對長江上游水電資產的資產整合如期而至。
目前,長江電力總裝機容量總數4559.5萬千瓦,占全國水電裝機總量的11.97%。準備注入的烏東德電站、白鶴灘電站,其規劃裝機容量分別為1020萬千瓦和1600萬千瓦。
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后,長江電力總裝機容量將增加至7179.5萬千瓦,漲幅57.46%,相當于“再造”一個三峽大壩。
長江電力股價表現(2021年1月至今)
全球規模最大的綠色能源航母再次擴容。而這次整合的大背景,是中國能源結構的深層次調整,以及“碳中和”的宏偉目標。
2021年的電力行業出現了歷史級的轉向,碳中和的加速變革席卷而來。但伴隨著變革而來的卻是電力供給的不足,能源危機席卷全球。
曾被視為理所應當的電力供給出現了短缺。人們將原因歸結到多種原因里——包括了可能出現的新周期、氣候變化等等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就是“綠電”所帶來的電力生產限制。
全球范圍內,煤炭發電項目停建、淘汰、不再新增,無法滿足持續上漲的電力需求。
目前市場對于綠電的定義并不十分清晰。有定義認為,綠電指的是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,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的電力;也有觀點認為,在任何環節產生碳排放都不能稱之為綠電,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形成生態問題的也不能稱之為綠電。
按照最極端的說法,水電、光伏都不能稱之為綠電,這顯然過于苛刻。而過于激進的綠電定義,正在切實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。
因此站在投資的角度,對“綠電”的定義更應該有清晰的認識。就像具備全球最大規模的水電發電體量,同時在多能互補、水電調峰等領域進行大力布局的長江電力,有望成為新能源時代最核心的受益企業之一。
01
“再造”一個三峽大壩
高達57.46%的裝機量增幅對于長江電力來說,是一次難得的跨越式增長。
烏東德電站、白鶴灘電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早有預期,但選擇在此時注入比市場預期的更早。
此前,據長江電力在上證e互動平臺介紹,目前控股股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建的烏東德、白鶴灘水電站預計在全部投產發電后擇期注入長江電力。同時資產注入也可以解決三峽集團與長江電力同業競爭問題。
據悉,烏東德水電站為世界第七、中國第四大水電站,規劃裝機容量分別為1020萬千瓦,全部機組已于今年6月16日全部投產;而白鶴灘水電站是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,預計2022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產,建成后將成為僅次于三峽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。彼時市場普遍預計注入的時間點將不早于2023年。
因而白鶴灘水電站尚未建成便早早納入上市公司體系,讓很多投資者不解。有分析人士認為,盡快把烏白水電站收入囊中,有助于長江電力的整體管理和運作,提高業績的穩定性。
今年以來由于氣候原因,長江金沙江流域的水資源比較少,這導致長江電力第三季度的發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.83%。其中,三座電站三峽、溪洛渡、向家壩三季度分別完成發電量415.07、218.37、116.10 億千瓦時,分別同比下滑11.57%/16.22%/8.22%。
而毫無疑問,烏東德電站、白鶴灘電站資產的注入,將大大改善和提振這一局面。據測算,兩座電站注入后,長江電力的總裝機容量將增加至7179.5萬千瓦,總裝機量提升了57.46%。
高達57.46%的裝機量增幅,對于近幾年業績增長不溫不火的長江電力來說是難得的跨越。
近10年來,長江電力的業績表現以穩健為主,幾乎談不上什么成長性。其最顯著的一次業績增長是2015年注入溪洛渡和向家壩兩座水電站獲得,在充分挖掘增量利潤之后,長江電力的增長就整體趨緩。
因此,此次并購對于“水電巨無霸”長江電力來說將是一次“大象起舞”。借由資產注入,市值高達4000億元的長江電力有望再現高速增長。
天風證券結合發電量、電價、折舊及財務費用四項核心假設,認為平穩運行后,新注入的烏白兩座電站的年利潤增量有望達到109億元。

圖片新聞
發表評論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暫無評論
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