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基再出重拳,短期內連續降價為哪般?
12月16日,隆基股份再次更新硅片報價!
圖片來源:隆基股份
其中,單晶硅片P型M10 165μm厚度由6.20元降價至5.85元,降幅為5.65%;單晶硅片P型M6 165μm厚度由5.32降價至5.03元,降幅為5.45%;單晶硅片P型158.75/223mm 165μm厚度由5.12元降價至4.83元,降幅為5.66%。
這是隆基在11月30日宣布降價后再次調低硅片報價,雖然降幅不如上一次來的兇猛,但降幅均在5%以上,再次對其它硅片企業“重拳出擊”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
11月30日,隆基股份在硅料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率先吹響降價“號角”。其中,M10(182mm)硅片由6.87元降價至6.20元,降幅為9.75%;M6(166mm)硅片由5.73降價至5.32元,降幅為7.16%;158.75mm硅片由5.53元降價至5.12元,降幅為7.41%。
速度之快和幅度之大,都似是在光伏行業投下了“深水炸彈”,也給其他硅片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。
圖片來源:隆基股份
兩天后,另一硅片巨頭中環股份也降低了硅片報價。其中,158.75硅片價格為5.10元/片;166硅片價格為5.00元/片;182硅片價格為6.15元/片,比隆基便宜0.05元/片,此外還新增了218.2硅片。劍拔弩張之勢躍然紙上。
當時,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因組件企業開工率慘淡,疊加硅料價格居高不下,硅片企業只能通過降低利潤的方式,降價推動下游市場的發展。
維科網光伏認為,隆基在下游有營收占比更高的組件業務,中環股份則通過擴產和智能化降低了生產成本,因此雙方都有降價的底氣,還能順便打擊競爭對手。
“新玩家”絡繹不絕,巨頭捍衛主權
硅片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,此前業內一直以多晶硅片為主,是隆基通過在多個環節的優化和創新,縮小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成本差距,讓單晶硅片和組件成為了主流。在此過程中,隆基也成為了單晶硅片龍頭企業,不僅市占率最高,毛利率也領先其他企業。
圖片來源:維科網光伏
2019年,隆基單晶硅片市占率為24.3%,比第二名中環股份要高出6.5%,保利協鑫主打多晶硅片,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阿特斯等生產的硅片主要是自用,基本不對外銷售。
2020年,隆基單晶硅片出貨量58.15GW。按照規劃,2021年度隆基單晶硅片出貨量將達到80GW(含自用)。
如按照這種趨勢,隆基將繼續穩坐硅片龍頭的“寶座”。但高額的利潤卻吸引了很多“新玩家搶班奪權”,其中最為亮眼的就是光伏黑馬上機數控。其原本只是年營收不超過10億的光伏設備廠商,卻在進軍光伏硅片環節后賺得盆滿缽滿。
2020年,上機數控實現營收30.11億元,同比增長273.48%;凈利潤5.31億元,同比增長186.72%。今年前三季度,更是實現營收75.86億元,同比增長289.71%;歸母凈利潤14.05億元,同比增長310.28%。
此外,京運通、雙良節能、高晶太陽能等企業也是不甘落后,先后宣布建設硅片生產基地,并跟下游企業簽訂長單銷售合同。
其中,在今年2月剛宣布進軍硅片的雙良節能,在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內,就簽下了預估金額400多億元的長單合同,是其公司總市值的兩倍以上。
雖然硅片已不是隆基的主要營收來源,但也是公司第二大業務,一旦失守對其營收和市值有著極大的影響。因此,本就處于優勢地位的隆基,才會在近一月內兩次下調硅片報價,累計最高降幅達到了14.85%,打擊一下“新玩家”的士氣。
硅料兩連降才是“最大功臣”
當然,隆基能在短時間內大幅降價,硅料降價才是“最大功臣”。
12月8日,硅業分會公布最新硅料價格成交數據,顯示過去一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5.6-26.9萬元/噸,成交均價在26.2萬元/噸,周環比下跌3.75%;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5.3-26.7萬元/噸,成交均價在26萬元/噸,周環比下跌3.6%。
圖片來源:硅業分會
12月15日,硅業分會數據顯示,國內硅料成交價格再次下降。其中,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37-263元/kg,成交均價為251元/kg;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35-261元/kg,成交均價為249元/kg。
結合以上幾點因素,隆基股份短期內兩次下調硅片報價就不難解釋,F在我們要關注的是,中環股份會在何時回應隆基的這次降價?

圖片新聞
發表評論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暫無評論
暫無評論